近年電子煙和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猖獗,衛福部國健署106年委託研究指出每年因吸菸及二手菸相關疾病耗費醫療資源約650億元,整體經濟損失更高達1,858億元,據統計近8成的電子煙含有會成癮的尼古丁、研究更顯示約90%吸菸習慣源自於青少年階段,香香甜甜且價格低廉的類菸品令青少年趨之若鶩,因此將新興菸品納入「菸害防制法」管制或禁止的聲音從未間斷,北市議會於110年11月三讀通過「臺北市新興菸品管理自治條例」並於今年3月底公告實施,規定不得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新興菸品,其中更明訂校園內禁止使用,台北市議員汪志冰調閱資料發現,學生110年總吸菸數是前4年平均的3倍,其中吸食電子煙5年內更是增加了18倍之多,種種跡象顯示學生吸菸數不減反增,新興菸品使用佔比更是大幅躍升,教育局應落實校園抽查機制,並對於攜帶或使用者由專責人員進行戒治輔導,阻絕學子接觸菸品的防治刻不容緩!
教育部國教署於109年要求各級學校將”嚴禁教職員工生攜帶及吸食電子煙”內容訂入校規中,目前北市公私立高中以下271所學校已完成,另有9所國小無制定校規,但仍有透過集會或文宣等方式宣導,北市教育局也自106年開始每年針對校園菸害防制、性教育及視力口腔保健等推動「健康促進計畫」,菸檳防治教育部分藉由實體境教及網站建置健康促進專區,平均每年推動經費約260萬但顯然成效不彰。
汪志冰表示,電子煙吸食花費平均每個月300元,遠低於紙煙的3000元10倍之多,對於經濟能力未足的學生來說根本是很容易入門的起手式,北市各級學校查獲紙菸及電子煙總吸菸數106年至109年平均為521人,但110年1,533人,足足翻了近3倍之多,其中國小紙菸案件數同期平均373件,110年竟高達717件也翻了2倍,更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煙的案件經統計由106年的44人上升至110年的816人,換算下來5年暴增18倍,電子煙吸食後沒有味道不易察覺及好收藏的特點或許是高比率成長的主因。
汪志冰建議,教育局應要求各級學校制定更嚴格的規範,學校教職員工生禁止攜帶、使用任何菸品,落實抽查機制並提高頻率,並由專業人員個案輔導,菸害問題應在未成年時期加以控管,因不只是危及青少年的健康,成癮性所引發的疾病更可能增加社會成本無謂的耗損。